如果有人對你不好,你應該允許自己做的5件事

當那個對你不好的人是你的摯友時,你需要清楚表示,如果他們不改變態度,你就必須把自己的幸福放在首位,並開始避開他們。
如果有人對你不好,你應該允許自己做的5件事

最後更新: 19 十一月, 2020

當有人對你不好的時候,你有三種選擇:明智地回應,讓這種感覺佔據主導地位,或者積極做出反應。

在本文中,我們將分享五件你應該允許自己去做的事情,以便在別人對你不好的時候做出更好的反應。我們相信這會非常有幫助。

處理這些高度緊張的情緒狀態並不容易,因為這會啟動大腦的特定區域。

例如,當有人對你不好或威脅你時,前額葉皮質、杏仁核、前扣帶皮層和腦島皮質等區域會啟動,對這種情況作出反應。這些區域與生存本能有關,常常會導致我們做出積極反應或逃離威脅的情況。

你必須用情緒商數來處理這些情況。這樣的話,恐懼和憤怒都無法控制你的反應。

1. 我允許自己記住我是誰和我的價值

當有人對你不好的時候,他們會越過可接受行為的界限。輕蔑、刻薄的言辭、羞辱和謊言等都會破壞你的自尊。

  • 當你經歷這樣的情況時會感到受到攻擊,因為你的自我認知、自尊和個人完整性,這些難以建立起來的東西都被破壞了。
  • 如果有人告訴你「你一無是處」,你最不應該做的就是生氣或者相信它。

第一步是不要把別人的意見和看法當作事實。你必須記住,你有能力做任何下定決心要做的事。一項研究指出,强烈的自尊心是幸福的一個基本部分,你不應該讓任何人影響它。

別人對你的評論並不能用來定義你。因此,不要讓別人對你的看法打亂了你內心的平衡。

2. 我允許自己限制你的侵略性

女人彩虹

試著想像以下的畫面:一個金色的戒指漂浮在你的周圍,就像一個救生圈。是什麼讓你在生活的不同領域保持漂浮:家庭、工作、學校等等。
  • 這就是支撐你的力量,每天的力量讓你每天都在前進。不過,在一個晴朗的日子有人出現了,越來越靠近你。
  • 他們走到你身後,拿著一根巨大的針頭插入你的救生圈,刺破一個洞,讓所有空氣洩漏出來。
  • 在這之後,你會感到自己在下沉。

別讓這種事發生。你有充分的權利避免這一切發生,保護你自己,為你願意和不允許的事情設定界限

這是心理健康的一個原則:如果有什麼事困擾著你,就做出反應,為自己辯護。

最重要的是,不要讓他們靠近到傷害你。

3. 我允許自己有主見

當有人對你不好的時候,你的情緒就會顯露出來,讓你產生恐懼或憤怒的反應。這兩種情緒會完全覆蓋大腦的理性區域,阻止你用勇氣和智慧說話。

  • 首先,你需要保持冷靜,這樣才能自信地說話。哥倫比亞桑坦德大學(University of Santander)進行的一項調查表示,自信是一種必要的社交技能,能够正確表達自己,並用同理心與他人建立連結。
  • 想像有一座宮殿,一個白色的房間,有一扇敞開的窗戶讓寧靜的光線穿透進入。進去裡面呼吸。別人的言行都不會讓你忘記你是誰,你的價值是什麼。
  • 當你覺得自己足够冷靜時,說出你的想法。堅決行事表示能堅定地說話,同時又能尊重他人,明確你允許什麼和不允許什麼。

說話不要害怕,要捍衛自己。

4. 允許自己離開那些對你不好的人

花

任何虐待你的人都不值得你花時間或關注;他們尤其不值得出現在你的社交圈裡。然而,有些人專門製造問題,把他們的壞心情和蔑視散佈到那些最不該得到的人那裡。

  • 不過你要知道,有時候,那些對你不好的人是那些離我們最近的人:同事、家人,甚至你的伴侶。在後者的情況下,你必須意識到,西班牙巴斯克大學(University of the Basque Country)所做的一項研究表示,虐待有很多種類型,身體侵犯不是唯一的痛苦。
  • 另一項重要的心理健康法則,是記住那些對你不好的人不會尊重你,也不會同理你的感受。
  • 每天都生活在這種緊張和破壞性的狀態是無法生存的。
  • 你需要對情況進行反思並做出決定:清楚說出你允許和不允許的事,並警告他們,如果這種行為繼續下去,你必須保持距離。

你的情緒健康必須放在首位。

5. 允許自己痊癒,變得更堅強

女人張開手臂

有時候,在這種情況下傷害你最深的人,是那些最接近你內心的人。

當一個對你很重要的人越過了可以接受和尊重的界限時,你的內心有很多東西就會「破碎」。

  • 有時候,保持距離是不够的。因為失望仍在,需要治癒。
  • 給自己時間。你需要花時間做一些能滋養靈魂的事:散步、寫作、繪畫、旅行、拜訪朋友等等。

你可以在很多事情上找到慰藉和庇護,但是治癒傷口的最好方法,是讓身邊有真正愛你和值得被愛的人。哥倫比亞聖布埃納文圖拉大學(San Buenaventura University)進行的一項研究指出,有毒關係是生活的一部分,你應該學會保護自己免於受到傷害。

然而,如果你覺得自己無法處理某種情況或情緒,最好的辦法是去找一位能幫助和指導你的專家。

就像有人會帶來悲傷和多雲的天空,也會有人為你充電和激勵,去找他們吧。



  • Polaino A. En busca de la autoestima perdida. 3ra edición: Descleé de Brouwer; 2004: Cap. 2.
  • Aguilar. (2012). Comunicación Asertiva. Documento del Servicio de Salud Personal del Estado de Morelos.
  • Gaeta, Galvanovskis, “Asertividad: Un análisis teórico- empírico”, ENSEÑANZA E INVESTIGACIÓN EN PSICOLOGÍA, VOL. 14, NUM. 2: 403-425, JULIO-DICIEMBRE, 2009
    Redalyc. http://www.redalyc.org/html/292/29211992013/.
  • Daniel Goleman, Inteligencia emocional, 1995.
  • Travis Bradberry, Jean Greaves, “Inteligencia emocional 2.0”, 2012.
  • Stephen R. Covey, 7 hábitos de la gente altamente efectiva, 2003

此文本僅供資訊目的使用,並不取代與專業人士的諮詢。如有疑問,請諮詢您的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