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流感在冬天較容易傳播
目前,COVID-19已經壟斷了全球的媒體和研究。即便如此,其他病毒仍在傳播,儘管危險性較小,但會引起異常嚴重的症狀和不適。其中一個例子是流感,這是一種經常在冬天傳播的疾病。
你可能會想知道為什麼流感在秋冬季節達到高峰,而幾乎在春天消失。我們將本文回答這個問題。
病毒有多種形式,但出現一種臨床表現
流感是由不同類型的流感病毒引起的傳染病。這種病毒是被一層外層的脂類覆蓋的單鏈RNA病毒,具有典型的圓形外觀。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季節性流感病毒有四種:
- A型流感病毒根據其表面兩種蛋白質的組合被分類為亞型。所有已知的流感大流行都是由A型病毒引起的。
- B型病毒不被分類為亞型,但現在流感可分為兩種世系。
- C型病毒的檢測頻率較低,通常引起輕微感染,因此缺乏公衛的重要性。
- D型病毒主要感染牛隻,目前還不知道它能感染人類或引起人類的疾病。
全球發病率估計為20%。換句話說,全球20%人口在生命的某個時候都可能受到感染。此外,它是一種選擇性的疾病,因為可以影響到50%的特定人群。
由於流感在流行病學上的重要性,它已經成為多種研究的主題。
流感和天氣
發表在科學期刊《公共科學圖書館:病原體》(Plos Pathogens)上的一項研究,解釋了流感與氣候因素之間的關係和流感在冬季傳播的原因:
- 研究人員使用了20隻天竺鼠及實驗複製品。他們把一些患流感的天竺鼠放在不同的隔間中。在與患病天竺鼠相鄰的其他隔間中,放置了健康的天竺鼠。
- 之後,研究人員將健康和患病天竺鼠的不同樣本組,放置在不同的相對濕度和溫度範圍。
- 在恒溫條件下,相對濕度與流感傳播呈負相關。在相對濕度為20%的條件下,多數健康天竺鼠被患病天竺鼠的空氣微粒感染。在80%的濕度下,未觀察到傳播。
- 此外研究也發現,在攝氏5度的環境中感染的天竺鼠,在空氣中釋放出更多的病毒,並且比那些攝氏20度環境中感染的天竺鼠更多。
這項研究似乎得出結論,低溫和乾燥會促進病毒的傳播。
但為什麼呢?
流感在低相對濕度下傳播
有各種假設試圖解釋為什麼低相對濕度有利於流感的傳播:
- 首先,乾燥的空氣可能損害和惡化宿主的鼻粘膜,讓宿主的呼吸道更不易對抗病毒性呼吸道感染(例如流感)。
- 其次,空氣微粒中病毒的穩定性似乎隨著濕度的變化而改變,病毒在較不潮濕的環境中保持活性的時間較長。
- 第三,病毒可能會在較高的濕度下失去傳播的能力。在較高的相對濕度下,宿主排出的空氣微粒能迅速粘附在環境中的水分子上,以增大體積並提早落下。這會降低病毒傳播的速度和距離。
低溫為引起流感的病毒傳播提供了有利的環境。
流感在低溫下傳播
在這種情況下,解釋可能會簡單一些。
在低溫下,鼻粘膜在吸入空氣時會冷卻下來。這創造了一個對病毒更有利的微環境,使病毒可以更容易複製。因此,每次打噴嚏都會導致病毒量增加,進而促進傳播。
流感的季節性是有原因的
簡單來說,流感的季節性具有明顯的科學意義。在北半球,這種病毒從10月開始傳播,在12月至隔年2月達到高峰。這些數據與研究人員在研究中得出的結論完全一致,因為那幾個月又冷又乾燥。
幸運的是,每年都有流感疫苗,所以其潛在問題幾乎被排除了。這種疫苗強烈推薦給老年人和接受免疫治療的患者。
您可能會感興趣...- When is flu season, INSIDER. Recogido a 29 de abril en https://www.insider.com/when-is-flu-season
- Gripe estacional, Organización Mundial de la Salud. Recogido a 29 de abril en https://www.who.int/es/news-room/fact-sheets/detail/influenza-(seasonal)
- Influenza Virus Transmission Is Dependent on Relative Humidity and Temperature, plos phatogens. Recogido a 29 de abril en https://journals.plos.org/plospathogens/article?id=10.1371/journal.ppat.003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