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應性肌膚:症狀、原因和治療
反應性肌膚是一種相當普遍的問題,它與對不同因素的過度敏感有關。這種情況表現為突然出現的紅腫、乾燥、油亮或刺激。在許多情況下,原因不明。
這種現象在女性較為普遍。事實上,據專家估計,三分之一的女性可能患有反應性肌膚。這些人經常出現症狀,以至於當真的出現異常時,他們最終會將其解釋為「正常」。事實上,許多皮膚科醫生也很難將這類皮膚分類。
反應性肌膚通常也稱為敏感性肌膚、不耐受肌膚等,但這些名詞並不精確。反應性肌膚本身並不是一種疾病,但它確實會為患者帶來不適。那麼,哪些因素導致反應性肌膚呢?人們能做什麼事來控制自己的症狀呢?
什麼是反應性肌膚?
直到不久之前,人們還用「敏感性肌膚」來談論這種情況。然而,皮膚科醫生認為,「反應性肌膚」這個詞更確切。它被定義為一種會產生不適感的膚質,包括灼熱、搔癢、疼痛或刺痛,而這些都是不該產生的反應。
事實上,只有當沒有其他病理學能解釋一個人的皮膚變化時,才能被視為反應性肌膚。換言之,這些症狀不能用對某種物質或刺激性物質(如研磨皂)的過敏來解釋。
這種情況的另一個特點是,一般來說是間歇性發生的。換句話說,症狀出現和消失是間歇性的。使用化妝品通常是觸發因素。
反應性肌膚是一種接觸不同因素而產生刺激、發紅、發癢和其他不適的狀態。
反應性肌膚的原因
科學尚未釐清反應性肌膚的原因。然而,有三種假設可以解釋這種現象:
- 表皮假說。假設位於表皮的皮膚屏障是有缺陷的,因此無法充分保護皮膚不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
- 生化假說。假設這些病例是稱為TRP(暫態受器電位通道)的異常。它們位於染病細胞最外部的部分和神經末梢。
- 神經原假說。這個假設指出有反應性肌膚的人,其表皮內神經纖維數量較少,同時會顯示出較多的發炎介質釋放。
同時,專家已確定有些因素會引發反應性肌膚,包括:
濫用化妝品、接觸某些化學物質、壓力和其他因素都可能引發反應性肌膚。
採取哪些措施來防止反應性肌膚
反應性肌膚患者需要謹慎使用化妝品。最好諮詢皮膚科醫生,讓專業人士指出哪些特定產品適合每個特定病例。
重要的是,要在你的美容程序中做一些調整,以及優化皮膚的清潔和水合作用。每隔兩到三個小時使用和重新塗抹防曬霜也是基本的。
同時,避免使用含有潛在刺激成分的化妝品也很重要。例如丙二醇、TCA、AHA、酒精等。同時也應避免使用含類視黃醇和羥基酸的護膚霜。更重要的是,抗老化產品和强力去角質劑也會有刺激性。
若要清潔和保濕反應性肌膚,最好用乳液和面霜代替其他產品。應該把這些產品輕輕擦在皮膚上,而不要摩擦。
結論
治療反應性肌膚非常複雜,診斷也是如此。首先,皮膚科醫生必須排除其他可能的情況。然後,醫生會推薦哪種產品最適合每個個別的患者。同樣的,專業人士應該指出哪些產品會觸發患者的症狀。
有時候,醫生會建議一些治療異位性皮膚炎的常用藥物,這些藥物也被證明對反應性肌膚有效。在任何情況下,有這種皮膚疾病的人保濕非常重要。因此除了使用保濕乳液之外,還要多喝水。
- Farage MA. The Prevalence of Sensitive Skin. Front Med (Lausanne). 2019;6:98. Published 2019 May 17. doi:10.3389/fmed.2019.00098
-
Misery L. Peaux sensibles, peaux réactives [Sensitive skin, reactive skin]. Ann Dermatol Venereol. 2019;146(8-9):585‐591. doi:10.1016/j.annder.2019.05.007
- Caterina MJ, Pang Z. TRP Channels in Skin Biology and Pathophysiology. Pharmaceuticals (Basel). 2016;9(4):77. Published 2016 Dec 14. doi:10.3390/ph9040077
- Son JY, Jung MH, Koh KW, et al. Changes in skin reactivity and associated factors in patients sensitized to house dust mites after 1 year of allergen-specific immunotherapy. Asia Pac Allergy. 2017;7(2):82‐91. doi:10.5415/apallergy.2017.7.2.82
-
Kitson N, Thewalt JL. Hypothesis: the epidermal permeability barrier is a porous medium. Acta Derm Venereol Suppl (Stockh). 2000;208:12‐15. doi:10.1080/000155500750042808
- Bárcenas, A. P. L., Arenas Guzmán, R., Vega Memije, M. E., Castrillón Rivera, L. E., & Palma Ramos, A. (2008). Identificación de células y mediadores inflamatorios en lesiones de pacientes con diagnóstico de micetoma. Dermatología Revista Mexicana, 52(6), 247-253.
-
Muizzuddin N, Marenus KD, Maes DH. Factors defining sensitive skin and its treatment. Am J Contact Dermat. 1998;9(3):170‐175.
- Taberner, J. E., Rodríguez, R. S., & Tapia, A. G. (2011). La piel sensible. Más dermatología, (13), 4-13.
-
Akaishi S, Ogawa R, Hyakusoku H. Keloid and hypertrophic scar: neurogenic inflammation hypotheses. Med Hypotheses. 2008;71(1):32‐38. doi:10.1016/j.mehy.2008.0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