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出問題的六種徵兆

腹部疼痛、胃痛和胃脹是可能罹患腸道疾病的主要徵兆。
腸道出問題的六種徵兆

最後更新: 04 五月, 2018

腸道是位於腹部的上方,胃部和直腸之間的內臟器官。這個器官構成消化系統的一部分。

腸道可分為兩段,分別是大腸和小腸,雖然屬於同一個器官,並執行相似的功能,但所負責的功能卻大不相同。

這個器官的主要任務是處理食物,從小腸開始運作,營養物質被上皮細胞吸收,然後將其分配到血液中,並運送到身體的其他部位

處理食物的過程到大腸結束,大腸負責吸收礦物鹽和水,製造糞便物質,然後排出體外。

腸道:重要又脆弱

腹部

腸道是人體最重要,但最脆弱的器官。雖然大多數內臟器官都是如此,不過這種脆弱性與通過腸道的物質有關。

腸道很容易出問題,你可能認為這與消化問題有關。最簡單的檢測方法,是找出疼痛的部位

腸道問題的主要徵兆是腹痛、胃痛或胃脹,不過,疾病或腸道問題還可能出現一些不常見的徵兆。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對這個主題進行介紹。

腸道出問題的徵兆

對糖的渴望

腸道內的細菌常常變得不均衡,導致產生吃甜食或糖類食物的問題。

起初你會像平常一樣吃這些食物,不過隨著時間的進展,會產生過度的渴望。

過多的糖類會引起一系列的健康問題,例如肥胖。

心理問題

腸道

很多人可能認為腸道距離大腦很遠,因此應該不會有太大的關聯。不過,其實兩者的關係非常密切。

憂鬱、壓力和焦慮等心理問題,可能是腸道出問題的某種徵兆。

血清素是一種神經傳導物質,能讓我們感覺良好、平靜和快樂。多數的血清素來自腸道,因此,你的情緒其實是由腸道掌控的

血糖過多

腸道的主要功能是處理食物,當然包括糖類。如果腸道出問題,處理食物的過程就會失控。

進而造成血糖過多的問題,也被稱為高血糖症,這種疾病與糖尿病有關。

此外,可能會破壞代謝過程,能量轉換週期也會失敗

皮膚問題

發癢

有很多原因都會導致皮膚問題,例如紫外線、化學產品、太冷或太熱、荷爾蒙不均衡等。然而,腸道出問題也會導致皮膚問題,這點鮮為人知,但卻是事實。

皮膚組織出現粉刺或濕疹,可能是腸道出問題的徵兆。

粉刺是由皮膚上的細菌引起的,會導致皮膚腫脹及發紅

消化不穩定

消化問題可能是腸胃不適的第一個徵兆,不過,這可能也是消化系統的其他部位所引起的。

無論如何,不應將腸道出問題的可能性排除在外。可能因為胃脹氣、腹部腫脹或腹瀉,導致腸道內細菌的改變,進而引發腸道問題。

這種腸道菌群的失衡,可能是有害物質的累積造成的,這些物質阻礙了營養素的正常吸收。

口臭

口臭

與消化問題有關,因為腸道菌群的失衡,胃部功能可能會改變

氣體開始上升,到達胃部,引發胃炎和口臭。

 



  • Sugar Absorption in the Intestine: The Role of GLUT2
    George L. Kellett, Edith Brot-Laroche, Oliver J. Mace, Armelle Leturque
    Annual Review of Nutrition 2008 28:1, 35-54
  • APA Ahmed, Serge H.a,b; Guillem, Karinea,b; Vandaele, Younaa,b Sugar addiction, Current Opinion in Clinical Nutrition and Metabolic Care: July 2013 – Volume 16 – Issue 4 – p 434-439
    doi: 10.1097/MCO.0b013e328361c8b8
  • Stanhope KL. Sugar consumption, metabolic disease and obesity: The state of the controversy. Crit Rev Clin Lab Sci. 2016;53(1):52‐67. doi:10.3109/10408363.2015.1084990
  • Maes M. Depression is an inflammatory disease, but cell-mediated immune
    activation is the key component of depression. Prog Neuropsychopharmacol Biol
    Psychiatry. 2011 Apr 29;35(3):664-75. doi: 10.1016/j.pnpbp.2010.06.014. Epub 2010
    Jun 20. Review. PubMed PMID: 20599581.
  • Bornstein J. C. (2012). Serotonin in the gut: what does it do?. 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 6, 16. https://doi.org/10.3389/fnins.2012.00016
  • Bowe, W. P., & Logan, A. C. (2011). Acne vulgaris, probiotics and the gut-brain-skin axis – back to the future?. Gut pathogens, 3(1), 1. https://doi.org/10.1186/1757-4749-3-1
  • Guzmán Calderón, Edson, Montes Teves, Pedro, & Monge Salgado, Eduardo. (2012). Probióticos, prebióticos y simbióticos en el síndrome de intestino irritable. Acta Médica Peruana, 29(2), 92-98. Recuperado en 11 de mayo de 2020, de http://www.scielo.org.pe/scielo.php?script=sci_arttext&pid=S1728-59172012000200009&lng=es&tlng=es
  • Aylıkcı, B. U., & Colak, H. (2013). Halitosis: From diagnosis to management.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 biology, and medicine, 4(1), 14–23. https://doi.org/10.4103/0976-9668.107255
  • Aylıkcı, B. U., & Colak, H. (2013). Halitosis: From diagnosis to management.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 biology, and medicine, 4(1), 14–23. https://doi.org/10.4103/0976-9668.107255

此文本僅供資訊目的使用,並不取代與專業人士的諮詢。如有疑問,請諮詢您的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