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種可能導致憂鬱症的危險因子
你知道導致憂鬱症的危險因子嗎?
憂鬱症被歸類為情緒障礙。那些憂鬱的人除了容易生氣、對生活失去興趣和行為改變之外,還有很深的悲傷情緒。
憂鬱症的起因可以是生理的,也可以是環境造成的。專家表示,憂鬱症通常是大腦化學變化引起的,包含荷爾蒙失調、環境因素,或者某些事件或狀況的影響。
然而,憂鬱症也可能來自某些不良習慣。
導致憂鬱症的危險因子
重要的是,不是所有嚴重悲傷的時候都是憂鬱症。一個人可以經歷悲傷和創傷事件,而不會出現嚴重到足以被診斷為憂鬱症的症狀。
醫學專業人士認為這種疾病是一種嚴重的疾病,如果治療不當,可能會造成致命的後果。
憂鬱症患者的生活品質會急劇下降,可能會感覺無法完成日常活動。有時候,憂鬱症甚至會發展成其他影響健康的問題。
憂鬱症是一種非常複雜的疾病,因此沒有單獨的原因可以解釋這種疾病的發展。事實上,研究人員已發現幾十種可能導致憂鬱症的因子。
最令人擔憂的是,我們往往忽略了這些因子,因為這些因子是我們生活型態的一部分。
以下介紹這些風險因子。
1. 飲食不良
吃垃圾食物與無數的健康問題有關,包括更容易有壓力及憂鬱。
營養不良與憂鬱症等心理健康問題非常有關。雖然很容易忽略健康飲食的必要性,但不好的飲食會導致神經系統和大腦化學的變化。
例如,經常食用脂肪和垃圾食物會增加憂鬱症和壓力的風險。儘管垃圾食物能來暫時的快樂,但也會因為荷爾蒙活動的改變而導致憂鬱症。
因此,建議多吃富含Omega-3脂肪酸、蛋白質、抗氧化劑、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健康飲食。
2. 睡眠不足
如果你想有良好的生活品質,理想情況下需要每天要持續睡眠7到8個小時。
在睡眠期間,身體會進行一系列在一天其他時間無法完成的過程。因此,如果你在睡眠中遇到干擾或入睡困難,可能會經歷一些負面影響。
必須注意的是,失眠和其他睡眠障礙與憂鬱症密切相關。事實上,一些研究指出,睡眠不好的人比睡眠正常的人罹患憂鬱症的風險高出10倍。
3. 過度使用社群網路
最近的研究指出,過度使用社群網路與憂鬱症的行為之間存在相關性。
近年來,人們對社群網路的使用和心理健康疾病進行一些研究。
發表在《社會與臨床心理學》期刊的一項研究指出,社群網路的使用可能在憂鬱症和孤獨感等負面情緒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持續的社會比較或霸凌等因素可以解釋這些負面影響。
雖然適度使用社群網路通常不會產生很大的影響,但長時間使用這些平台可能會造成負面影響。因此,一般建議限制使用時間或減少使用量。
4. 飲酒過量
濫用酒精飲料會引起大腦活動的改變,導致或加重憂鬱症的發作。
酗酒者通常不能從事他們的工作和家庭義務,導致負面的影響。最令人擔憂的是,當一個人同時患有酒精中毒和憂鬱症時,戒掉酒癮就變得更加困難。
因此,患有憂鬱症和酗酒的人需要持續的專業人士和家庭支持。此外,患者應參加各種治療。
5. 有毒的工作環境
工作環境對一個人情緒有很大的影響,因此會對心理健康產生負面影響。
許多有壓力、焦慮和憂鬱症的患者經常處於緊張或有毒的工作環境。
這是什麼意思呢?
這可能包括騷擾、過度工作的員工、低薪以及與同事或老闆的不健康關係。這些因素會造成心理分裂,因而導致憂鬱症。過度的壓力會增加皮質醇和其他賀爾蒙的分泌。
你可以嘗試一些簡單的策略來避免這種情況。
例如,休息片刻避免過勞,用放鬆的音樂和芳香療法改善你的工作環境。
注意你的健康
你是否與這五種可能導致憂鬱症的危險因子有關?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就應該開始採取措施試著改變你的生活方式,以避免負面的影響。
別忘了憂鬱症是一種需要專業治療的嚴重疾病。如果你有憂鬱症的症狀,請立刻尋求專業協助。
請注意,憂鬱症是可以治療的,但不一定可以預防。無論如何,儘量小心這些風險因子,以降低你的風險。
- Tsuno, N., Besset, A., & Ritchie, K. (2005). Sleep and depression.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iatry. https://doi.org/10.4088/JCP.v66n1008
- Benca, R. M., & Peterson, M. J. (2008). Insomnia and depression. Sleep Medicine. https://doi.org/10.1016/S1389-9457(08)70010-8
- Woods, H. C., & Scott, H. (2016). #Sleepyteens: Social media use in adolescence is associated with poor sleep quality, anxiety, depression and low self-esteem. Journal of Adolescence. https://doi.org/10.1016/j.adolescence.2016.05.008
- Hunt, M. G., Marx, R., Lipson, C., & Young, J. (2018). No More FOMO: Limiting Social Media Decreases Loneliness and Depression. Journal of Social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https://doi.org/10.1521/jscp.2018.37.10.751
- Taylor, D. J., Lichstein, K. L., Durrence, H. H., Reidel, B. W., & Bush, A. J. (2005). Epidemiology of insomnia, depression, and anxiety. Sleep. https://doi.org/10.1093/sleep/28.11.1457
- Boden, J. M., & Fergusson, D. M. (2011). Alcohol and depression. Addiction. https://doi.org/10.1111/j.1360-0443.2010.03351.x
- Bonde, J. P. E. (2008). Psychosocial factors at work and risk of depression: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epidemiological evidence. Occup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Medicine. https://doi.org/10.1136/oem.2007.038430
- Health and Safety Executive. (2018). Work related stress,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tatistics in Great Britain, 2018. In Health and Safety Executive. https://doi.org/10.1083/jcb.201205106
-
Li, Y., Lv, M. R., Wei, Y. J., Sun, L., Zhang, J. X., Zhang, H. G., & Li, B. (2017). Dietary patterns and depression risk: a meta-analysis. Psychiatry research, 253, 373-382.
-
Riemann, D., & Voderholzer, U. (2003). Primary insomnia: a risk factor to develop depression?.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76(1-3), 255-259.
-
Thase, M. E., Salloum, I. M., & Cornelius, J. D. (2001). Comorbid alcoholism and depression: treatment issues.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iatry.
-
Evolahti, A., Hultcrantz, M., & Collins, A. (2006). Women’s work stress and cortisol levels: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psychosocial work environment and serum cortisol. 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 61(5), 645-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