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良心比他人的評論更重要

生活要幸福,就得常懷抱無愧的良心。別被環境綑綁,憑著良心,行在公義之中。
我們的良心比他人的評論更重要

最後更新: 31 三月, 2018

有句俗話說:問心無愧,猶勝軟枕 。

內心、良心或意識的概念近於:人們對自我及這個世界的認知。

我們的內心渴望和諧。

這種和諧,取決於行事為人能體現出內在價值,也意味跟隨良心,而非他人給的意見或壓力。

我們知道,要無愧於心,常得面對一些征戰,例如,跟隨良心可能迫使我們離開當前的群體或環境。

內在思維的建構需經歷一系列成長過程,讓心思變得更加深沉、親密。透過這樣的過程,能讓我們知道,什麼是主要,什麼是次要的。

以下我們邀您進一步探索:何為跟隨良心。

問心無愧的良心

有些人睡不安穩,他們的內心無法平靜。

可能是因為他們未獲得原諒、行為不檢、積欠債務、受人之託卻放棄或逃跑等。毫無疑問,這些人正經歷某種強烈、困惑及不安的感受。

關於良知的研究

歐美詞彙中,”意識”與”良心”是同一個詞,後者為前者衍伸出之詞意,較具有道德上的意義。威廉·詹姆士是研究「意識」的先驅之一。於十九世紀末,這位著名的哲學家兼心理學家(也是著名作家亨利·詹姆斯的兄長),提出以下觀點,將人的意識分為三個部分:

經驗自我

在這個部分,涵蓋我們親自促成的自我樣式。 這裡包含我們的「自尊心」,即:我們是什麼人、喜歡什麼、欲避開什麼(因其導致痛苦)。

純粹自我

這是一個更接近靈魂或精神、更加親密的層面。因它更為深層,我們常忽略它的存在。

這是一種本能或天性,它會告訴你什麼事情是“不好的”,以及你必須做出怎麼樣的回應。

變化中的自我

這個部分會隨著人們生命進展產生變化,以新的方式,將某些新特徵融入到個性及意識中。

別忘了,人每天會不斷成長,一切的經歷都是學習。 

2-思想-太空

整體意識由這些自我所組成。

換言之,每個人都有一個會隨時間變化的價值觀體系,也有著某種“內在指南針”,能夠為你我揭示出:哪些事情是不好的。

拒絕良心的風險

據威廉·詹姆士的論述,我們知道,意識根植於每個人的各項自我,它引導我們不斷學習、改變,做出各種對與錯的判斷。

基於此,你可能想知道,為什麼有些人會有不聽從良心的行為。

可能的原因:

  • 他們更加專注在外部的導引,例如他人的話語,或為討好人而非自我傾聽。
  • 當一個人所受的外部因素比良心更具份量時,會導致一些問題如:自我輕忽、心理不適、缺乏幸福感或自尊心受損等。
  • 另一方面,有些人可能專注於自身利益,較少去考慮他人。
  • 如先前所述,良心或意識是由不斷變化的價值觀和一種“本能”的自我所組成,它告訴我們何為對錯。
  • 然而有些人不去聽從良心,是因為他們顧著尋求自身利益,而未考量事物的價值,或去理解什麼是較高尚或可敬之舉。

3-蝴蝶-花朵

傾聽我們的良心

傾聽內在良心,能使生命更健康、更豐富。

讓自己活在和諧當中,言行符合內在價值,並非不可能。

當別人的意見、前人的傳統或他人的期望,與我們的良心發生牴觸時,請記住以下提醒:

  • 如果良心告訴你前去,不要止步。
  • 良心告訴你說出真相,不要撒謊。
  • 良心告訴你挺身而出,不要逃跑。
  • 良心告訴你留下幫助,不要離去。
  • 良心告訴你勇於冒險,不要膽怯。

 

您可能會感興趣...
怨恨者永遠不會原諒或是忘卻
Step to Health
阅读它在 Step to Health
怨恨者永遠不會原諒或是忘卻

怨恨,是一種負面的情感,能真實地對你我的心理健康造成損害。發生這樣的情況,是因為怨恨的人無法原諒和忘記他人曾對他們所造成的傷害。如果你認識某個人或就是那個傾向懷有怨恨的人,請記住,每個人都有能力改變。怨恨者很少能意識到他們自身的狀況。然而,一旦他們能意識出,就可以修正如此的行為,開始改變生活的...



  • Santoyo, J. M. (2001). Empirismo radical y conciencia en William James. Revista de historia de la psicología, 22(3), 423-430.
  • James, W. (1890). Principios de psicología (1 era ed.). México DF: Fondo de cultura económica.

此内容仅供参考,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替代专业诊断、治疗或建议。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疑虑,请前往最近的医院或寻求专家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