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納入瘦身餐的5類種籽
有許多類型的種籽能幫你減重。雖然它們不是有神奇特性或什麼奇蹟類的食物,但在對抗體重過重這件事情上,攝取種籽對食物效果有很不錯的幫助。
其中許多被稱為「燃脂」特性,因為它們會刺激新陳代謝運作,協助瘦身;其他的則是含有纖維和必需營養素,這些在減重的關鍵過程中添加了正面的成效。
更好的是,它們吃起來味道很好,而且能跟你飲食中的其他成份結合。因此,除了單獨吃以外,種籽也可以很輕易地添加到各種菜餚中。
你知道哪些是最好的嗎?來看看吧!
瘦身種籽,輔助你的瘦身餐
自古以來,種籽一直就是人類飲食的一部份。這麼多世紀以來,它們的能量和營養貢獻都備受重視,因為它們是常量營養素和微量營養素的來源。
近年來,由於其中的某些特性有助於減重,它們已然成為瘦身餐的趨勢了。事實上,它們之所以受推崇是出於健康的理由,因為它們也能夠控制高膽固醇和預防糖尿病。
1.奇亞籽
其中一種有助於加速瘦身的種籽是奇亞籽。除了抗氧化劑之外,它們也以富含可溶性與不可溶性纖維而著稱。由於它們也含有omega-3與必需氨基酸,因此被列名為「超級食品」。
- 經常食用有助於對抗消化緩慢及便秘。此外,它們促進新陳代謝,並減少脂肪堆積在腹部。
- 由於它們的不飽和脂肪,它們有助於對抗壞膽固醇和三酸甘油酯。
- 它們的熱量低,又含有蛋白質及碳水化合物,有助於把能量維持在最佳水準。
2.向日葵種籽
有些人認為葵花籽只是用來餵鳥的;然而,它們現在已經是許多人日常飲食的一部份了,因為這些種籽對於 焦慮和瘦身都有幫助。
- 它們含有大量的維生素E;這是一種抗氧化營養素,有助於對抗自由基對皮膚的影響。
- 它們在礦物質和維生素B群方面的貢獻能夠強化肌肉、減輕疲勞。
- 它們貢獻了一些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幫助你維持良好的代謝節奏。
- 其不飽和脂肪酸有助於激發動脈淨化,減少血液中有害脂質的存在。
3.芫荽籽
芫荽籽(也被稱為香菜)是一種小小顆的棕色堅果,以其淡淡的柑橘味著稱。雖然食用芫荽籽並不像前述的選擇那麼普遍,但它們是具有許多藥用效益的瘦身種籽。
- 它們的植物性營養素可刺激代謝活動,並有助於調節血糖。
- 它們含有優化胰島素生成的精油--這是將糖轉化為能量源的關鍵。
- 它們可緩解消化不良,具有促進清除毒素殘留的利尿功效。
4.芝麻
這一類的種籽來自於一種學名為Sesamum indicum的多年生植物,屬於胡麻科。由於芝麻能協助減重及預防疾病,因此它們在飲食和藥用方面的運用享譽全球 。
- 它們所貢獻的少量菸酸有助於減少焦慮的感覺,阻止那無法滿足的食欲。
- 它們含有協助肌肉形成的氨基酸,同時能改善身體效能。
- 它們是膳食纖維的良好來源,推薦用來改善消化及控制膽固醇 。
- 它們的抗氧化劑可保護細胞免受氧化壓力,並有協助排泄器官的作用,用以排除廢棄物質。
5.亞麻籽
儘管亞麻籽是一種非常古老的食物,但近幾十年來的食用量一直持續飆升。因為有些名人和健身人士建議用亞麻籽減重,所以它受歡迎的程度也就隨之增加了。
- 這種食物含有重要纖維、多酚和必需脂肪酸的含量,有益於新陳代謝。
- 它們貢獻了小量的omega-3,能夠增加你的活力、改善心血管健康(尤其是因為它能降膽固醇)。
- 它們對消化系統沒有負擔,而且其天然凝膠可潤滑結腸,便於排出廢棄物質。
- 它們具有延長飽足感的效果,減少吃「垃圾」食物的傾向。
你想嘗試看看用哪一類種子減重呢?如你所見,它們對你的飲食都有重要的助益。請 選擇你認為最適合自己身體的種類, 動手 把 它們加進你最喜愛的沙拉和冰沙中吧。
- Chia seeds. (n.d.)
//www.clevelandclinicwellness.com/Features/Pages/chia-seeds.aspx
metabolic-syndrome-randomized-trial - Basic report: 12036, seeds, sunflower seed kernels, dried. (2016, May)
ndb.nal.usda.gov/ndb/foods/show/3626?fgcd=&manu=&lfacet=&format=&count=&max=35&offset=&sort=&qlookup=sunflower+seeds - Effects of dietary flaxseed on atherosclerotic plaque regression. Canadian Centre for Agri-food Research in Health and Medicine and the Institute of Cardiovascular Sciences, St. Boniface Hospital Research Centre, Winnipeg, Manitoba, Canada.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3585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