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招擺脫身體緊繃的運動
0 分鐘
一天當中的任何時間點,你都可以擺脫身體的緊繃感--你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專注於自身,並一點一點的放鬆身體的每一個部位。
日常生活中可能充滿著憂慮和壓力的時刻。
這樣的情況可能導致肌肉緊繃,當它在你的身體累積,最終會造成實質的疼痛,甚至更糟的狀況。
由於緊張和焦慮是一系列不同的疾病和病痛的主要原因,找到緩解緊張積累的有效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為什麼壓力引起肌肉緊繃?
當身體發現自己處於危險的境地,會激起立即反應,旨在讓我們準備好應對威脅,準備生理上和精神上為生存而戰。
這 反應 使得肌肉緊張和收縮,讓身體準備好保衛自己。
事實上,當我們受到大量的壓力,我們的身體搞不清楚我們面臨著什麼樣具體的危險情況。
這是因為我們大腦發出的信號通常是相同的,無論是充滿壓力的工作情況或是面對兇猛野生 動物,大腦都會 認為是 威脅。
6種練習,幫助你緩解壓力累積
有一種方法可以幫助緩解壓力和緊張在體內堆積,我們來看看一些簡單的練習,可以幫助擺脫 緊張 造成的疼痛。
1.背部緊繃
- 站起來,往你的頭上伸展雙臂。
- 脊椎後彎成拱形。
- 恢復到開始的位置。
- 重複5次。
這個練習是緩解你背部 緊繃的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
2.頸部壓力
頸部是身體受壓力影響最深的位置之一,這個簡單的練習,可以幫助消除在這一個範圍積聚的 壓力。
- 站起來,雙腳與肩同寬。
- 雙手放在你的髖骨兩側並彷彿在點頭般,慢慢向前和向後移動你的頭。
- 重複8次。
3.緊繃的頭部和臉部
有時,頭部和臉部是壓力和焦慮累積的部位,這個簡單的練習,有助於消除壓力與焦慮。
- 站起來,往頭頂向上伸展你的雙臂。
- 把頭向兩側移動。
- 若要協助這個伸展動作,把你的手放在你的頭上,使頭部伸展能夠多一點。
- 重複8次,在每一側伸展四次。
4.壓力在上半身的肌肉
這個練習可以完美的釋放背部、 斜方肌和頸部所 積聚的壓力 。
- 站起來,向頭頂伸展你的雙臂。
- 脖子往兩側彎曲。
- 為了幫助你做這個練習,用你的手來協助進一步的伸展。
- 每一側伸展維持10秒。
5.全身緊繃
這個練習可以幫助你緩解在你的腰部、下背部和腰椎側肌肉累積 的 壓力 。
- 站起來,伸展你的雙臂過頭頂。
- 向右彎曲你的身體,滑動你的左手到右手手臂。
- 回到起始位置,往另一側重複這個動作。
- 總共重複8次,每一側四次。
6.消除所有類型的壓力
這項 動作 對承 受大量生理、精神、和情緒壓力的人們來說 是很棒的 練習 。
如果你輕易產生焦慮和疲勞,或者一天的辛苦工作後讓你覺得疲憊不堪,試試這個練習:
- 選擇一個安靜,通風良好的地方。
- 站起來(雖然這個練習也可以坐著做),雙腳併攏在一起,放鬆你的眼睛,不要對焦,正常呼吸。
- 你的頭應該是在正常的位置。
- 讓你的手臂在你的身體兩側自由放鬆, 如果坐著,你的手臂應該放在你的腿上。
- 把你的肩膀往你的肘部放下。這將有助於把張力下移到你的手指。
- 想像你上半身的重量向下,朝你的骨盆移動。
- 讓你的腰部放鬆,感覺一下腳的強度與穩固。
- 現在,在完全放鬆的狀態下,想像你的頭往上伸高觸摸到天空,而你的腳仍然堅定地踩在地上。
- 如果你覺得你的身體完美的平衡了,保持這個姿勢,不用做任何事,只要讓你的身體表達自己,擺脫所有累積的張力。
- 盡量保持這個姿勢5分鐘,只要讓你的心靈放鬆,試著拋開你日常的憂慮。
- 5分鐘後,將雙手搓熱,按摩你的臉和脖子。
這些簡單的練習會幫助你舒緩因為壓力和日常煩惱在體內累積而造成的 緊張情緒 。
不要猶豫,現在就試試看 – 你不會後悔的!
-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 (1996). 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 A Report of the Surgen General. A Report of the Surgeon General. https://doi.org/10.1080/01635580903441295
- Canadian Institute for Health Information. (2014). National Health Expenditure Trends , 1975 to 2014 Spending and Health Workforce. JAMA :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https://doi.org/10.1007/s10916-010-9605-x
- Chrousos, G. P. (2009). Stress and disorders of the stress system. Nature Reviews Endocrinology. https://doi.org/10.1038/nrendo.2009.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