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種應對焦慮的小技巧和你應該避免的壓力源

我們很多人都習慣於從他人那裡取得很多關於如何應對焦慮的建議,比如像這樣的一些話:“不要這麼在意這些事”,“慢慢來”,又或是“在你的生活中做一些改變”,來充實我們的大腦,然而,它們並對我們沒有起多大的忙。
七種應對焦慮的小技巧和你應該避免的壓力源

最後更新: 15 二月, 2018

我們無法接受很多關於應對焦慮的建議是因為我們的大腦在另一個層面上運作,一些界線阻礙了我們的注意力,這些界線完全被過度憂慮、消極和缺乏自我控制所控制的。

當我們的大腦處於這種狀態時,我們就很難“慢慢來”。

此外,有時即使你在休假,你依然會感到疲憊不堪,感覺不到自己在休假,這可能就是焦慮症在作怪。

另一方面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應對焦慮的建議僅限於治療焦慮症的症狀,而不能治療問題的根源

練習冥想,外出散步,或甚至是服用鎮靜劑可以安撫這些症狀,但是引起我們焦慮的根源仍就存在著。

因此,我們應該了解在焦慮之時,應該避免什麼。

這將使我們更好地理解我們內心的“惡魔”,為了控制它、削弱它,並重新掌控自己的生活。

1. 不要過於計較,停止鑽牛角尖

停止!打破那些一天中剝奪你平和穩定的反覆思想。

  • 我們必須要意識那些當思想、圖片、話語或記憶持續出現在腦海中的時刻。
  • 一旦我們發現了這樣的“反覆來回”的思想,我們必須將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到一些更輕鬆和積極的方面。

做運動,畫曼荼羅圖,或與你信任的人交談,這些都可以成為一些很好的焦慮應對技巧。

2. 不要逃避問題

或許你的工作讓你很焦慮,以至於你決定辭職,也可能你和另一半發生嚴重的問題,讓你寧願花更多時間在外,所以總是很晚才回家…

  • 這些行為都是逃避這些困擾我們的問題最直接的方法。
  • 不要把今天的煩惱帶到明天,如果你這麼做了,你只會積累越來越多的憂慮、痛苦和挫折,並且沒有任何空間留給其他。

3. 不要擔心那些還未發生的事情

如果我這樣做,那就會發生。或者,如果我說了這些,這就會發生。例如,如果我做出改變,我不希望發生的事情肯定會發生…

如果這些想法你聽起來很熟悉,記住:它們是人類可能遭受的最有害的、最令人衰弱的焦慮的標誌,災難性的思想會妨礙你以一種完整和接受的方式生活。

沒有人有一顆可以預測未來的水晶球,所以,把注意力集中在當下,控制負面的情緒

4. 放鬆,不要一直“監視”自己..

那些曾經遭遇焦慮的人會擔心這種情況再次發生,有時因為它們非常擔心焦慮會復發,這樣的恐懼反而就會引起它再次復發。

  • 我們應該避免過度監測自己,避免檢查我們的心跳或心律,並且不要思考這樣的事情:“如果我去了,我會緊張。”或“如果我這樣做,我就會失去控制。”
  • 我們必須能夠改變這種習慣,讓自己活地更加開放和自信,面對自己的恐懼,因為這麼做會讓我們找到和平和安穩。

5. 不需要嘗試完全消除焦慮,這並不是重點

這是一個很常見的錯誤:我們認為我們必須不惜一切代價地避免焦慮。

  • 最好的應對焦慮的秘訣之一就是尋找一個平衡點,生活中有焦慮是可以接受的,但不要讓它來控制你。
  • 我們必須明白,焦慮是每一個人的一部分,它幫助我們生存,避免我們冒不必要的險,甚至它能給我們帶來能量和去追求我們想要的東西的動力。
  • 然而,當焦慮轉變成一種能使我們癱瘓的情緒,控制我們,剝奪我們的幸福時,就是該採取行動的時候了。

我們必須找出問題的根源,我們必須坐下來和自己對話,將負面的情緒轉變成正面的情緒。

6. 當你焦慮時,應該避免和某些人接觸

這聽起來可能有點奇怪,但有時我們焦慮的重要原因可能來自於某一個特定的人,因為他日日都在剝奪我們的幸福。

  • 這個人可能是你的伴侶,一段複雜、有害的關係,把我們變成一個不是我們的人。
  • 這可能是一個完整的情況,例如,一個我們無法完全適應的工作環境。
  • 此外,我們可能會覺得自己的核心家庭很不合適或者很脆弱。

在這種情況下,最好的辦法就是找出造成焦慮的原因,並制定出一些可能的“逃生路線”,或採取一些行動來解決問題。

7. 不要放棄生活,焦慮奪走了你的寶貴時間

即時我們自己可能意識不到,但它正在發生,焦慮奪走了我們的生命,我們的意志,我們的希望,甚至是我們的身份。

  • 焦慮應對技巧可以幫助避免使我們變成另一個人,這可能是指一個我們不喜歡的人,或是一個和我們完全不一樣的人。
  • 別讓這樣的事情發生!不要讓這個“身份竊賊”偷走了你的人格和幸福,讓你一無所有,要控制,抓住韁繩,在自己的內心裡尋找出問題和可能的解決方案。

記住,在處理應對焦慮時,使用多維方法很有必要。

藥物是有用的,但同時也必須包括一些認知行為療法、放鬆技巧、家人和朋友的支持,這些才是應對焦慮的最佳平衡技巧。



  • Robinson, O. J., Vytal, K., Cornwell, B. R., & Grillon, C. (2013). The impact of anxiety upon cognition: perspectives from human threat of shock studies. 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 7, 203.
  • Hofmann, S. G., Sawyer, A. T., Witt, A. A., & Oh, D. (2010). The effect of mindfulness-based therapy on anxiety and depression: A meta-analytic review.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78(2), 169.

此文本僅供資訊目的使用,並不取代與專業人士的諮詢。如有疑問,請諮詢您的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