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刻讓肌膚閃耀光澤的天然臉部保養
你在臉部保養產品上投入多少鈔票了呢?美妝產業說,如果你想要你夢想中的面容,你就要購買他們的產品,包括面膜、爽膚水、特殊面霜等天然臉部護理產品。
其目標是要去除皮膚表面的雜質。它們還可以讓你的皮膚細胞再生,並維持肌膚的彈性。
然而,並非一切都能歸結到面膜上;你需要有一套日常清潔程序,以保持肌膚健康。
例如,每天在早上和晚上各清潔你的臉一 次會 是明智的作法。目標應該是在使用天然臉部護理之前先徹底清除污垢 。
在選擇天然的臉部保養產品時,你需要加倍小心。很重要的一點是它不能含有太多酸。這是因為它唯一會做的就只是讓你的肌膚乾燥。
幸運地,有一些天然 面部護理的方法,能夠帶給你相同的結果,而且它們沒有副作用。
我們建議你先在臉上的一小部份區域進行測試,如此一來你就能確定你不會出現過敏反應。話雖這麼說,你可以從幾種天然臉部保養中進行選擇,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臉部護理。
請記住,在你嘗試任何保養程序之前,你需要先將臉洗乾淨喔。
1.燕麥和水
如果你有油性肌膚,這款面膜就超合適的。燕麥負責清除多餘的油脂,並控制青春痘和黑頭粉刺。
材料
- 燕麥 3湯匙
- 水 ¼杯
說明
- 將三湯匙燕麥與水混合。
- 混合均勻以形成滑順的混合物。
應用
- 將它均勻地塗在臉上。
- 讓它作用20分鐘。
- 20分鐘後,用冷水沖洗以去除殘留物質。
2.香蕉和蜂蜜
香蕉 會為你的臉帶來重要的助益。它們會滋潤、保濕、並為你的臉提供營養素。此外若是將它包含在天然臉部保養中,它還能增加臉部彈性、減少皺紋。
材料
- 香蕉 ½根
- 蜂蜜 1湯匙
說明
- 首先,用叉子將香蕉搗碎。
- 然後,加入一湯匙蜂蜜並混合,直到形成滑順的糊狀物。
應用
- 以指尖,用溫和的圓形按摩將混合物塗抹在臉上。
- 讓它作用25分鐘。
- 用溫水沖洗。最後,使用保濕霜。
3.酪梨
酪梨是一種含有大量健康脂肪的水果。
它還含有葉酸和維生素。這些是用天然臉部護理保養臉的時候不可或缺的成份,尤其是如果你想清潔、滋潤或恢復臉部光澤的話。
材料
- 酪梨 1顆
- 檸檬(榨成汁) 1顆
說明
- 首先將酪梨放入容器中並將它壓碎直到變得光滑。
- 然後,加入檸檬汁並混合20秒。
應用
- 將乳霜塗抹在臉上,並擴及鼻子、額頭和下巴等所有部位。
- 讓它作用15分鐘。
- 最後,用冷水或溫水沖洗。
4.小蘇打和水
你每天都會將你的臉暴露在無窮無盡的細菌中,這些細菌會造成痘痘、斑點和乾燥等傷害。
歸功於它所具有的防腐和消炎特性,這種含有小蘇打的配方負責管理由雜質堆積所產生的油脂。
材料
- 小蘇打 2湯匙
- 礦泉水 2湯匙
說明
- 將小蘇打放入容器中,加入礦泉水。
- 用湯匙將它們混合。
應用
- 將此成品塗抹在臉上。(請確保它不會進入你的眼睛。)
- 你會感到輕微的瘙癢。(如果更像是燒灼感的話,你需要立刻將它清除。)
- 讓它作用20分鐘。
- 然後,用大量清水沖洗。
天然臉部保養的主要好處是可以清潔你的臉。但在護理後使用能收斂毛孔的爽膚水也很重要喔。
5.蘋果醋爽膚水
蘋果醋含有α氫氧化物。這就是為什麼它有助於清爽並平衡你的酸鹼值,同時滋潤你的肌膚。此外,它會讓你的細胞組織恢復活力喔。
材料
- 蘋果醋 1湯匙
- 水 1杯
工具
- 附噴頭的容器
說明
- 將水和醋倒入附噴頭的瓶子裡並充分混合。
應用
- 使用天然臉部保養後,將爽膚水噴在臉上。
建議
- 非常重要的是不要用揉搓的方式卸妝。
- 用溫和的肥皂洗臉,以去除任何殘留物。
- 以指尖圓形按摩來增加血液循環。
- 不要按壓眼睛周圍的區域,只需要輕輕拍,這樣才不會讓皮膚變皺。
- 在臉部和頸部使用保濕霜。
請記住,你的臉是你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方式。
- Aburjai, T., & Natsheh, F. M. (2003). Plants Used in Cosmetics. Phytotherapy Research. https://doi.org/10.1002/ptr.1363
- Hemali B. Gunt PhD, a Stanley B. Levy MD,b Celeste A. Lutrario BSa. (1530). Clinical Improvements in Very Dry Skin from a Natural Ingredient-Based Moisturizing Cream Compared With a Leading Colloidal Oatmeal Control. J Drugs Dermatol.
- Sampath, K. P., Bhowmik, D., Duraivel, S., & Umadevi, M. (2012). Traditional and Medicinal Uses of Banana. Journal of Pharmacognosy and Phytochemistry. https://doi.org/10.1023/A:1009988607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