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兒童入內:那些不歡迎孩童的場合

這些日子坊間出現許多“限制攜兒童進入”的告示牌。打造成人限定的場所,已成為某些企業發展的方向之一,然而這樣的條件限制,對為人父母者來說是否公平?以下有更多討論內容
禁止兒童入內:那些不歡迎孩童的場合

最後更新: 10 六月, 2019

孩子很純真,總是喜歡盡情探索這個世界,快樂的孩子總是會發出嬉鬧聲, 有些地方會設置“限制兒童進入”的告示,這種現象近年來已成為社會討論的議題,更與你我息息相關。

飯店開始出現“僅供成人”的住宿商品,這意味你不會在大廳、走道上看到喧鬧奔跑的孩子,也不會在夜間聽見隔壁傳來嬰兒的哭鬧聲,更不會在游泳池遇到嬉戲的孩童。同樣的商業模式也開始在一些酒吧和餐廳裡推出。

這種態勢正在美國和英國逐漸擴散,稍後j我們可以一起思考這個現象。

是否忘了當孩子時的感覺?是否已忘卻那充滿冒險、嬉鬧、玩耍的童年時光了呢?

這裡,筆者邀您一同反思。

部分公共場所開始出現“限制兒童進入”的標示

從一位加拿大創作歌手莎拉·布萊克伍德(Sarah Blackwood)的例子說起,去年的親身經歷深深影響這位母親,她希望透過這個故事,讓社會重新思考一被遺忘的重要事情。

懷孕7個月時,莎拉和她近兩歲大(23個月)的孩子搭乘一班由舊金山飛往溫哥華的班機,這並不是她們第一次走這個行程,但這次卻和以往有所不同…

飛機起飛前,她的兒子開始哭鬧,不久,所有的乘客都以一種不耐煩的眼光望向她,接著,她開始聽到一些喃喃低語:“多糟的一個媽媽”、“她不能照顧自己的孩子嗎 ?”。

接下來,空服員過來提醒莎拉,表示其他乘客在抱怨,莎拉必須讓她的孩子安靜下來,空服員告知她–如果孩子無法停止哭泣,她們將被要求下機。

這時候,這位年輕的母親幾乎說不出話來。

孩子的哭聲只持續了約10分鐘,之後小孩就睡著了,直到降落時才醒過來。

人們忘了何謂父母的意義嗎?忘記寶寶總是會哭,會笑或嬉鬧嗎?


成人的兒童恐懼症,以及認為孩子哭鬧是父母教養問題的想法

這是多數為人父母常會經歷到的例子,每當帶著小朋友去購物、看電影,或在餐廳用餐時…如果孩子開始無預警喊叫、哭鬧,總會引起旁人的注意,人們也常常會把問題歸咎於孩子的父母親“沒有管教好”。

  • 這是一個荒唐、誣衊性的想法,每個孩子都有其與生俱來的個性和互動模式,有些孩子比較躁動,有些則表現得較為含蓄,但是,孩子表現如何並不總是因父母教養所導致。
  • 寶寶會哭、會叫是他們表達–”我有某種需要”的方式,每個母親都能理解,這是孩子自然表達的方法之一。

這也是為什麼當我們在旅途中,若碰巧遇到有父母試圖讓他們的孩子冷靜下來時,身邊的人該更加展現出同理心,並感受對為人父母者的一種敬意。

然而,為了因應成人顧客對兒童的恐懼,美國、英國等國家的某些場所,開始禁止未成年者進入,有些店家聲明“限制兒童入內”的政策,值得好好思考的是,這麼做,同時也是拒絕提供服務給那些帶著兒童的父母親。

當然,旅館、旅行業者,有選擇提供服務對象及種類的權力,如果有旅客不能接受小孩子出現在他們的假期中,這樣的需要也理當得到尊重。

一個孩子東奔西跑、尖叫表示開心、想要有人注意到他

孩子們會想嘗試摸遍所有東西,去體驗、感受、歡笑和學習這個世界…如果我們強迫他們安靜下來、輕聲說話、留在座位上等,實際上是在教導我們的孩子去畏懼探索新的事物。

  • 回應他們的哭鬧,別試圖命令他們安靜下來,一個孩子想要碰觸物品,我們自然反應是想辦法不讓他們受傷,但是,孩子也需要互動、探索以滿足他們好奇心並認識環境。
  • 幼兒時期會吵鬧是很正常的,你不需要回到幼兒園去也能回想起孩子該有的樣子是什麼。
  • 隨著時間推移,他們會成長,也會學會該在飛機上保持安靜。

尊重為人父母者執行他們的任務,並他們養育、照顧孩子的天職。




此文本僅供資訊目的使用,並不取代與專業人士的諮詢。如有疑問,請諮詢您的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