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難語症?瞭解症狀及治療方法
什麼是難語症?
難語症是一種閱讀障礙,其特點是閱讀和書寫文字有困難。換句話說,難語症患者在閱讀和朗讀字詞方面有困難。
這種疾病通常伴隨書寫困難和數學推理困難。
但我們必須強調,難語症患者有正常的智力發展,他們在閱讀和寫作方面的問題不是智力問題導致的。
哪些人會罹患難語症?
難語症是一種疾病,大多數情況下能在兒童時期確診。雖然可以很容易在兒童時確診,但這種疾病會持續到成年期,而且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問題。
根據統計,難語症影響5到10%的人口。也就是說在小學一班25位學生的班級中,至少有一位兒童有難語症。
難語症如何影響人們的生活?
第一個問題會在最初幾年的教育中被發現。學習閱讀的困難為這些孩子造成巨大的障礙。不只在學業上,而且也會影響他們的個人發展。畢竟很多時候,這種障礙會影響到他們的自尊心。
在許多情況下,這些困難讓患者對閱讀不感興趣。其後果是:
- 詞彙量不足或缺少
- 閱讀理解出現問題
- 對困難文字的理解、推論和得出結論出現問題
難語症患者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意識到自己的侷限性,因此患者經常感到自卑、焦慮,甚至憂鬱。
為什麼會發生難語症?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將逐步提出解答。
1. 我們如何讀寫單詞?
當我們解釋如何閱讀和書寫時,經常使用的假設是「雙路徑模式」。根據這個模式,要寫出一個單詞,我們可以:
- 在已經知道這個單詞的情況下,可以從我們的記憶中找回它。這就是所謂的「詞彙路徑」,這是基於大腦中的視覺拼寫詞彙儲存。這表示我們根據我們所看到的單詞書寫,將資訊儲存在記憶中。例如,我們學會了寫「浴室」這個單詞。下次我們想寫它時,就從記憶中的「單詞庫」取出。
- 另一種方法是將構成單詞的發音轉換成字形。換句話說,將發音轉換成對應的圖形表示。這是寫新詞所採用的方法。在童年的最初幾年,我們學習到將發音轉換成字形的知識。我們知道字母「B」對應於一種發音,字母「S」對應於另一種。所以,我們能够寫出之前從沒聽過的話。這很簡單:我們學習構成單詞的發音,我們只是表現出這些單詞。這個理論是基於腦影像測試的最新發現,已經透過解剖構造而被證明。
2. 大腦如何運作?
一般來說,這種疾病表示大腦中涉及語言的區域之間的連結減少。
3. 大腦涉及語言的區域在哪裡?
首先是在大腦皮質的布氏區。布氏語言區在大腦左半球額葉靠近側裂之上方。一般來說,這個區域負責單詞的發音、選字和默讀。
其次是在韋氏區。韋氏語言區在大腦左半球顳葉部份,主要功能與理解口語單詞有關。此外,這裡也是儲存單詞序列的區域。
最後,存在於一個與頂葉和枕骨皮質相關的部位,其功能是單詞的形成。
難語症有哪些類型?
- 表層性(視覺性)難語症:這種難語症患者利用視覺路徑,這表示他們用「視覺」來閱讀單詞。因此,他們可以很容易閱讀已知的單詞,但是無法閱讀他們不知道的單詞。
- 拼音性難語症:這種難語症患者使用拼音路徑。因此,他們用拼音讀單詞音節。因此,如果某些單詞的發音不同於書寫的樣子時,就會遇到困難。
- 深度或混合性難語症。這是難語症最嚴重的一種類型,兩種路徑都受到影響。其結果是閱讀單詞、多種拼寫錯誤,甚至混淆不同單詞意義的重大障礙。
治療
難語症的治療對於減少長期問題的可能性非常重要,包括學業和情感問題。事實上,已經證明復健療法對孩子有很大的幫助。
治療通常包括:
- 加强特殊師資
- 語言治療師的治療
- 學習技巧的監督教學
- 加强課堂上所學內容的記錄和練習
治療難語症時,家庭支持也有重要的作用,不但能激勵這些孩子在學業和個人生活上取得進步,也能加強學業上的進步。因此,患者的學習技巧會有很大的提升,尤其在閱讀寫作方面。
此外,重要的是讓孩子們參與有助於自尊心的活動(運動、課外活動等),以改善他們的情緒。另一方面,如果孩子有焦慮或憂鬱方面的問題,應該尋求醫療協助。
- Snowling, M. J., Gooch, D. C., & Henderson, L. M. (2012). Dyslexia. In Encyclopedia of Human Behavior: Second Edition. https://doi.org/10.1016/B978-0-12-375000-6.00139-7
- Gabrieli, J. D. E. (2009). Dyslexia: A new synergy between education and cognitive neuroscience. Science. https://doi.org/10.1126/science.1171999
- Norton, E. S., Beach, S. D., & Gabrieli, J. D. E. (2015). Neurobiology of dyslexia. Current Opinion in Neurobiology. https://doi.org/10.1016/j.conb.2014.09.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