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能量的七種有效方式

讓我們來學習如何了解自己的極限,以及何時該說,夠了就是夠了。
重拾能量的七種有效方式

最後更新: 14 二月, 2018

有些時候,你會覺得自己已經達到完全累垮的臨界點,你厭倦那種“無時無刻都覺得累”的感覺,這就是你該重拾能量的時候了。

這可能令人覺得諷刺或是難以置信,但是這樣的感覺背後,其實不只是單純生理上的疲憊而已。

我們特別要討論的是,當人們陷入某種覺得自己脆弱無力的精神狀態。也許是因為沮喪於無法達到自己的目標,而需要重拾能量。

在有些狀況下,你會因為-雖然自己有意願,卻-無法達到或滿足他人對你的要求,而對自己覺得無以復加地又煩又累;或是,連試著要享受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都讓你覺得更累。

我們今天要在這裡向你解釋,這種精疲力竭感的成因,以及如何克服。

1. 你太疏於照顧自己了:開始聚焦在自己身上吧

有些時候我們會忘記,我們的身心組成人體,而不是能量毫無止盡的機器人。

  • 你的身體需要休息。每天給自己幾個小時的時間放鬆,每周有一到兩天的休息,並不代表你就做的比較少或是你疏忽了應盡的責任。
  • 專注在滿足他人的期望、做超過要求的範圍、或是把你的注意力都放在他人身上的話,遲早會有不良後果的。
  • 不時給自己一些獨處、愉悅以及舒適的時間,等於為健康加分

花點時間反思一下這些想法,你需要讓自己享受一下;把自己放在第一位。

2.學習專注於你能掌控的事

女孩與背後的花

承認吧,我們當中有很多人會迷戀於我們無法掌控的事物

  • 比方說,我們想要某人去注意特定的事情。
  • 我們想要我們身邊的人,表現的如我們所期望。
  • 有時候,我們也會犯下以下的錯誤:浪費時間和精力在注定行不通的事情上
    • 我們盡力的付出,以換取我們的親人或朋友能夠改變他們的態度、心情或行為,期望他們會因此而更快樂一些。
    • 然而,我們必須要了解,如果他們光是聽我們的建議,自己卻沒有付出,他們是什麼也獲得不了的。

我們應該全然的專注在我們能力所及、掌控之中、以及我們能夠清楚的預見成果的範圍。

要不然的話,投資那麼多精神心力在不可能的任務上的結果就是:很想把自己抓去撞牆。

3.控制你的期望

“只要我做了這個,我就會達成那個”,“只要甲或乙幫我這個忙,那我超想要發生的那件事就會成為事實”, “只要我達成這個目標,我就一定會幸福快樂”。

  • 雖然建立目標是件好事,大家也都會如此建議,不過如果你把期望值訂得太高或是目標是否能達成並不在你的掌控之中,那就不是一個太好的主意了。
  • 會發生的事就是,我們的希望永遠不會成真。
  • 這種反覆的失敗會壓垮我們,讓我們覺得毫無希望

因此,學習建立更多可達成的目標,重拾你的能量,更加進入現實生活

4.傾聽你的內心

情緒智商

我們大腦的主要功能是保護我們。

  • 如果我總是覺得累,那麼我應該要注意,是否生理上或是心理上哪裡不平衡。
  • 我們不該忘記,痛苦和折磨都是我們的大腦所傳遞的訊號,提醒我們該停下腳步,看看哪裡出了問題。

當你不傾聽你的身心,它們就會傳遞疲倦的信號,直到你覺得精疲力竭,因此,你要傾聽你的思想和情緒,以重拾能量。

5.看重自我

你已經在生命這條路上面對過許多的逆境及困難,達成了這麼多目標。

你既堅強又有令人欽佩的美德,這有一天會為你帶來成就,你是否已經忘記了自我的價值,忘了你已經取得的成就呢?也許你需要認真看待自己,以重拾你的能量。

  • 認真看待自我,重視自我的價值,對自己好一點
  • 如果你覺得疲憊,讓自己休息。
  • 當你感到憂心,讓自己平靜。
  • 感覺不堪負荷時,讓自己冷靜
  • 如果別人對你有過份的要求,遠離那些人吧。
  • 如果你忘了自己的價值,和自己的身心靈做個調解的約定吧

6.重拾能量是有策略的

  • 學會拒絕,你將會發現一件神奇的事:世界不會因此毀滅。
  • 起床去散個步。
  • 聽音樂。
  • 想像自己一年後會是什麼樣子,朝那個目標前進。
  • 對人說 “我不是什麼人都可以呼之即來的”不是錯事,只是照顧好自己所該做的事。
  • 找出疲憊的原因。不要把今日的不適,留給明天的自己。
  • 原諒自己所犯下的錯。
  • 多跟能帶給自己歡笑的人相處。
  • 認識新朋友。
  • 不要浪費時間和精神在會讓你覺得煩躁的人身上。
  • 閱讀心靈成長類的書籍,能夠帶給你新的觀點及策略,讓生活變得更好。
  • 給自己一些高品質的 “自我時間”。

7.活在當下

活在當下的意思是,傾聽你的身體,並提供它所需的一切

  • 如果你累了需要休息,聽從你的需求,去休息吧。就這麼單純!
  • 有意識的接受自己內在的聲音,是擁有穩定精神健康狀態的關鍵。我們每天都應該花時間去做。

最後,不要對我們的建議有所懷疑。有時候,最微小的改變會帶來最巨大的成果

 




此文本僅供資訊目的使用,並不取代與專業人士的諮詢。如有疑問,請諮詢您的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