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症來襲時,誰能理解呢?

焦慮來襲時,難以控制也不易克服,但請記住,儘管它看似會一直持續著,最終還是會離開。
焦慮症來襲時,誰能理解呢?

最後更新: 16 一月, 2018

任何時候都可能焦慮,大多數人不太了解焦慮症,然而這恐怕讓那些為焦慮所苦的人陷入更糟的情況之下。

焦慮症被納入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DSM-V),這個疾病又分為突發和復發兩種類型。

環境帶來的壓力、情感創傷,都會引發焦慮症。

彷彿要面臨死亡,心臟激烈跳動著像要迸裂一般,即使經歷極大的痛苦,身邊的人卻不知道發生什麼,最糟的回應可能是“這有什麼大不了 ?”、“不要胡思亂想”、“冷靜點,沒有什麼好焦慮的”。

今天我們會討論如何面對焦慮症該如何應對,提供幾點建議以協助應付突然襲來的焦慮。

焦慮發作:心臟彷彿要併裂

首先,大家需要先釐清一件事:焦慮的症狀其實是人體自然反應機制之一。

  • 它有效使我們意識到潛在危險,幫助我們逃離、或處理它。
  • 若能妥善控制,輕微焦慮能激勵我們,提升做事情的效率。
  • 只有當焦慮達到無法控制的情況才會產生問題。
  • 大腦會將焦慮視為立即的威脅,為了脫離這種情況,腦部引發一系列人體反應例如:心跳變快,血壓升高,血液中腎上腺素升高。

當大腦及身體告訴我們該“脫離危險”的時候,腦中又同時裝著負面的毀滅性想法時,焦慮的情況將變得更嚴重。

焦慮症狀

焦慮症起於各種外來原因及個人因素。

有些人害怕坐飛機,有些則患有廣場恐懼症、蜘蛛恐懼症或懼水症等,也有人是因為情感創傷而導致焦慮情形。

雖說很多因素可能引發焦慮,但其症狀都很常見、且容易識別。

焦慮症的情緒表徵

  • 憂慮、緊張、不自主的恐懼。
  • 難以專注。
  • 感覺焦急、受壓迫。
  • 宿命思維:總是預期最糟糕情況。
  • 感到消極、恐慌。
  • 隧道視野:前景一遍黑暗,無論怎麼走都不對。

身體出現的症狀

  • 心跳加速。
  • 血壓升高。
  • 過度換氣。
  • 出汗。
  • 胃痛和感覺噁心。
  • 頻尿或腹瀉。
  • 呼吸沉重,感覺就像是會心髒病發作。
  • 顫抖、抽搐。
  • 肌肉緊繃。
  • 頭痛。
  • 極度疲勞無力。

焦慮症與抑鬱症的關聯

如果焦慮發作頻繁,可能是同時患上潛在性抑鬱症。

  • 焦慮和抑鬱的引發常常是同一個原因:無助,通常是在我們無法掌控當前事務,感受痛苦無依時。
  • 我們應該釐清的是:焦慮、抑鬱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疾病,正如前面提到,其中一種有時可能是另一種誘發的症狀,可以確定的是,面對這樣的問題,你應向你的家庭醫生或主治醫生取得諮詢,或請他協助轉介給其他醫療專家。

因應焦慮來襲

焦慮症來襲時,需先處理情緒反應,改從理性邏輯思維看待面臨的威脅、恐懼或壓力來源。

  • 試著破除一切讓你感到不安的事情,釐清並每個焦慮的源頭,直到它消失為止。

如何幫助受焦慮症之苦的人

了解他們的情況,他們不是發瘋,而是需要的幫助,有時僅僅是旁人冷靜和理解。

  • 詢問感覺、感受,帶他們到有新鮮空氣的地方。
  • 應鬆開皮帶及緊身的衣物。
  • 如果有過度換氣情形,提供一個紙袋罩住口鼻呼吸,或引導他們以吹熄蠟燭的方式呼吸(噘嘴唇吸氣及吐氣)。
  • 重複告誡患者“你沒有心臟病發”,“我來幫忙,一切都會好的”。 (語帶平靜)
  • 引導他們將一隻手放置在肚子胃部,另一隻放在心口上,引導控制呼吸。

如果症狀沒有消失,或脈搏仍很快,就必須去看醫生,尤其是心臟病、糖尿病或肥胖症患者。



  • NHS. (2016). Generalised anxiety disorder in adults. NHS Choices, 2018(May 2014), 2014–2015. https://doi.org/10.1523/JNEUROSCI.1495-09.2009
  • Reiman, E. M., Fusselman, M. J., Fox, P. T., & Raichle, M. E. (1989). Neuroanatomical correlates of anticipatory anxiety. Science243(4894), 1071–1074. https://doi.org/10.1126/science.2784226
  • Li, AW, y Goldsmith, CAW (2012, marzo). Los efectos del yoga sobre la ansiedad y el estrés. Revisión de Medicina Alternativa. https://doi.org/10.1016/j.jinsphys.2011.01.005
  • Carlos, R., Lima, M. A., & A, M. (2014). El manual diagnóstico y estadístico de los trastornos mentales de la asociación psiquiátrica norteamericana. una aproximación crítica a su quinta edición (DSM-5). Gaceta Médica De Caracas, 122, 208-218.
  • Mathews A. Why worry? The cognitive function of anxiety. Behav Res Ther. 1990;
  • Na, H. R., Kang, E. H., Lee, J. H., & Yu, B. H. (2011). The genetic basis of panic disorder. Journal of Korean medical science, 26(6), 701–710. https://doi.org/10.3346/jkms.2011.26.6.701
  • Siracusano A, Niolu C, Sacchetti L, Ribolsi M. Depression and anxiety. In: Neuropsychiatric Dysfunction in Multiple Sclerosis. 2012.

此文本僅供資訊目的使用,並不取代與專業人士的諮詢。如有疑問,請諮詢您的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