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兒童的5項特徵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2%的兒童具有超凡的天賦。因此,天才兒童會在你的家庭、學校和社區裡。
教育系統或心理學或教育心理學領域的專家無法每次都辨識出天才兒童,而且只有少數接收到他們需要的注意力,用以刺激並實現他們的潛力。如果他們是女孩子或來自社經地位較低的家庭,他們就更難以被識別。
這個狀況如果沒被發覺的話--如果他們沒被看到,或(更慘的)診斷為過動症(ADD)(不論有沒有活動過度)、躁鬱症、或亞斯伯格症--也還有許多流言及錯誤的觀念 。
如何發現天才兒童
許多專家同意,要知道一個孩子是否有天賦, 他們必須是5或6歲;然而,其他人則說,跡象出現在2到4歲之間。
此外,將學業成績優異與天才兒童混淆是很常見的。雖然天才兒童可能被視為非常聰明,但這是一種非常獨特的智能。一位有天賦的孩子可能會得到平庸但實際上並不壞的成績。
你該閱讀:我的小孩是精神病態者嗎?
不幸的是,人們對天才兒童的主要特徵經常闡釋的很糟。根據美國丹佛天才發展中心的創始人臨床心理學家琳達.席佛曼(Linda Kreger Silverman)的說法,天才兒童具有一定的特質。他們:
- 為了不要做家務或因為他們不想上學,做出聰慧的解釋。
- 有很強的能力可以創造故事或是精彩的笑話或雙關語。
- 聰明地詢問和交叉詰問,經常讓父母或老師尷尬。
- 致力於他們熱愛的活動。
- 以不尋常的方式做習慣性的事情。
- 意識到不公平的事物並挺身捍衛那些無法自衛的 。
- 在混亂的時刻能夠保持冷靜。
基本特徵:過度興奮
通常,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學家都不知道天才兒童在其發展的不同面向會過度興奮。因此,這往往會導致誤診。
1.心理動作過度興奮
天才兒童在無聊時會四處走動;他們似乎有注意力問題和過動發作。因此,他們在口頭上或生理上的煩躁讓他們看起來也許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
當這孩子想要做一份工作或是沉浸在令他們著迷或吸引他們的事物中時,他們比 同齡的 大多數孩子更專注;他們忘記了周圍的一切。
但是,如果他們沒有達到自己想要的目標,他們也會感到沮喪。這是一種我們必須幫助他們學會管理的情緒。
2.過度活躍的智能
天才兒童超級好奇。有時候,他們會將所有精力都花在一件事上。
這種好奇心有時會讓父母難以理解。因此,有時候專家可能會認為他們患有亞斯伯格症。
來瞧瞧這篇文章:亞斯伯格症候群的症狀與相關資訊
3.過度活躍的情緒
父母經常將他們的天才兒童形容 為「非常強烈又極端」,或者他們「快樂爆表」。
因為他們非常情緒化,他們的情緒在成年期可以為他們帶來優勢;然而,在兒童時期,他們可能被誤診為躁鬱症,即便他們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
- 他們的敏感性可能會讓他們為電影中的角色大哭,或擔心社會正義、暴力或環境問題。因此,他們具有社會良知。
4.過度活躍的感官
通常,衣服上的標籤、教室裡的噪音、某些氣味或大聲的噪音都會讓他們覺得煩。 這些感官具有的侵入性後果可能強到他們無法思考任何其他事情。
一般來說,父母和老師都不了解這種極端敏感性。他們認為這些孩子瘋瘋癲癲,而實際狀況是,孩子無法控制。
5.過度活躍的想像力
天才兒童似乎「活在他們自己的世界裡」。 他們很容易發明、幻想、創造情境和想像中的朋友,以逃避無聊,例如,他們在學校的感覺。
在這想像的飛行中,他們可能開始混淆現實和虛構。他們通常會畫畫、寫作或想像故事,其目標是從不具吸引力或刺激性的現實生活中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最後建議
即使你在懷孕或幼兒時期讓孩子接觸所有的活動,你也無法創造出天才兒童;與此相反,天才兒童生下來就是這樣了。
如果你認為自己的孩子是天才,你必須克服自己的恐懼和偏見。的確,你的孩子與眾不同。你必須幫助他們管理並幫助他們發揮潛力。
找出並發展這些差異是個巨大的挑戰,他們可能會讓那些習慣於「正常」的家庭成員、老師和心理學家感到驚訝。因此,你需要像幫助所有其他孩子一樣,讓你的孩子快樂--而非完美。
將天才兒童孤立起來是毫無意義的。不要試圖只把他們安插在跟他們一樣的孩子當中。實際上,很少有國家為這類型的孩子提供專門的教育計劃。
幫助他們適應傳統的學校系統,教他們如何交朋友。此外,給他們額外的選擇,幫助他們充分發揮潛力。
- Barbero, M. L. C. (2008). Niños de altas capacidades intelectuales: ¿niños en riesgo social?. Educación y futuro: revista de investigación aplicada y experiencias educativas, (18), 163-176. Available at: https://dialnet.unirioja.es/descarga/articulo/2572085.pdf. Accessed 08/05/2020.
- Higueras-Rodríguez, L., & Fernández Gálvez, J. D. D. (2016). El papel de la familia en la educación de los niños con altas capacidades intelectuales. Universidad Pablo de Olavide. Available at: https://rio.upo.es/xmlui/handle/10433/4921. Accessed 08/05/2020.
- Lind, S. (2000). Overexcitability and the highly gifted child. The Communicator, 31(4), 4. Available at: http://www.davidsongifted.org/search-database/entry/a10102. Accessed 08/05/2020.
- Pañeda, P. C., Martino, E. Á., Mon, M. Á. C., Hernández, M. Á., Manzanera, E. T., & Escribano, C. L. (2011). Cuestionario para detectar niños de altas capacidades. El problema de las diferentes interpretaciones. Revista de Investigación en Educación, 9(1), 73-83. Available at: http://reined.webs4.uvigo.es/index.php/reined/article/view/101/91. Accessed 08/05/2020.
- Sastre-Riba, S. (2011). Funcionamiento metacognitivo en niños con altas capacidades. Rev Neurol, 52(Supl 1), S11-8. Available at: http://altascapacidadesrioja.com/wp-content/uploads/2016/11/Sastre-metacaacc.pdf. Accessed 08/05/2020.
- Sastre-Riba, S. (2008). Niños con altas capacidades y su funcionamiento cognitivo diferencial. Rev Neurol, 41(Supl 1), S11-6. Available at: https://sid.usal.es/idocs/F8/ART13977/ni%C3%B1os_con_altas_capacidades_y_su_funcionamiento.pdf. Accessed 08/05/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