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症狀及治療
0 分鐘
子宮內膜異位症是一種慢性疾病,但當子宮內膜組織生長於子宮外時,可能不會被注意。
子宮內膜異位症是一種在卵巢中表現為小型增生和囊腫的病症,也可能出現局部結節。當子宮內膜組織在子宮外生長時就會發生這種情況,可能會發生於卵巢、子宮韌帶、膀胱或腸道等部位。因此,為了尋求治療,儘早認識子宮內膜異位症非常重要。
這種疾病被認為是女性不孕的主因。事實上,超過40%的患者難以受孕。雖然子宮內膜在不該生長的地方生長,但仍保持著荷爾蒙的活性。生理期時,子宮內膜會脫落組織,並會造成一些問題。
子宮內膜異位症的類型
根據形態和位置,子宮內膜異位症有三種類型:
- 表淺型:也稱為腹膜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內膜組織位於卵巢和腹膜最表淺處,呈現紅色病變,並逐漸形成小疤痕。
- 卵巢型:卵巢中的可見小囊腫,因為外觀,也稱為「巧克力囊腫」,有時候這些小囊腫與輸卵管和腹膜附近的組織形成沾黏。
- 深部:這是最複雜的類型,對女性的健康有嚴重的影響。其特徵為腹膜和骨盆腔最深處的子宮內膜異位小結節。此外,會損害腎臟、輸尿管、膀胱等部位。
原因
沒有確切的原因解釋為什麼會出現子宮內膜異位症。但是,有幾種理論試圖解釋這種疾病的起源。一些被廣泛接受的理論包括:
- 化生(Metaplasia):子宮內膜具有替代骨盆腔其他組織的能力。
- 血管移植:子宮內膜的碎片經由血管和淋巴管,被移動和植入遠處的部位。
- 經血逆流:在生理期時,經血裡的子宮內膜細胞經由輸卵管流進骨盆腔,而不是由子宮頸流出。組織沈積在骨盆腔並生長。
危險因子
上述理論已被廣泛接受為可能的原因。然而,還有與子宮內膜異位症相關的危險因子。
- 遺傳傾向
- 家族病史
- 年紀小就開始月經
- 生理期頻繁,持續7天或更久
- 生殖器部位的解剖學改變
- 以前曾經進行子宮手術
- 沒有小孩
症狀
無法懷孕或難以懷孕是子宮內膜異位症常見的徵兆。然而,因為荷爾蒙失調,也表示這種疾病導致以下症狀:
- 疼痛
- 生理期前後的腹部疼痛
- 生理期前後一或兩週生理痛
- 性行為時或性行為後疼痛
- 下背部疼痛
- 排便疼痛
- 生理經過長
- 非生理期出血
診斷
若醫生懷疑患者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就會開始進行身體檢查的診斷。然後醫生會使用陰道超音波、磁振造影或骨盆腔腹腔鏡檢查術來確認。
治療
子宮內膜異位症可使用不同的治療方案,治療方案取決於年齡、患者的懷孕期望、症狀(嚴重性),位置和擴散等因素。
治療的重點是緩解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症狀,去除病變,並恢復女性的生育能力(如果患者願意)。
治療可以包括藥物治療,可能是非處方藥,或處方止痛藥、避孕藥,黃體素注射液或藥丸,或者其他特殊藥物。只有最嚴重的病例才會進行外科手術,手術的範圍可以是保守的或大面積切除。
除了治療外,患者也應該改善飲食習慣、運動和放鬆。雖然這些方法無法治癒疾病,但將有助於控制症狀。
- Bulun, S. E. (2018). Endometriosis. In Yen & Jaffe’s Reproductive Endocrinology: Physiology, Pathophysiology, and Clinical Management: Eighth Edition. https://doi.org/10.1016/B978-0-323-47912-7.00025-1
- Bulletti, C., Coccia, M. E., Battistoni, S., & Borini, A. (2010). Endometriosis and infertility. Journal of Assisted Reproduction and Genetics. https://doi.org/10.1080/00362177985380601
- Harada, T. (2014). Endometriosis: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Endometriosis: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https://doi.org/10.1007/978-4-431-544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