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睡症的類型和程度

猝睡症是一種導致睡眠週期改變的疾病。請繼續閱讀,以瞭解猝睡症的類型和程度!
猝睡症的類型和程度

最後更新: 20 二月, 2021

猝睡症也被稱為Gelineau症候群,是一種罕見疾病,有不同的類型和程度的表現。這種疾病會讓人意外睡著,影響了全球約0.1%的人口。

猝睡症這個術語是由Jean-Baptiste-Édouard Gélineau在19世紀末開始使用。1880年,這名研究人員是第一個發現這種疾病的人。他根據兩個希臘單詞narke( 麻木 lepsis(攻擊)為它命名。

什麼是猝睡症?

猝睡症是一種引起睡眠節奏障礙的慢性神經系統疾病,主要症狀是白天强烈的嗜睡和無法停止的突然嗜睡發作。

患有任何類型或程度的猝睡症患者,不管他們身處何種環境,都會難以在幾個小時內保持清醒,因此顯著影響生活品質。

在某些情况下,這種疾病的出現會伴隨肌肉張力的突然喪失,在醫學術語中被定義為「猝倒症」。這可能是因為强烈情緒所導致,最終這種症狀的出現將決定猝睡症的類型和程度。

這種疾病無法治癒,也沒有專門的治療方法。不過,有些藥物有助於控制這些突然的睡眠發作。同樣的,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及社會和心理支持也會有所幫助。

猝睡症

猝睡症是一種罕見疾病,會導致患者無法控制的嚴重睡眠發作。

疾病特徵

猝睡症的主要特徵如下:

  • 白天過度嗜睡。警覺性和注意力的下降。這通常是第一個症狀,然後,突然想要睡覺。
  • 猝倒症。正如我們前面提到的,猝倒不是在所有情況下都出現,也不會以同樣的强度出現。
  • 睡眠麻痹。暫時無法移動或說話。尤其是當一個人睡著或醒來時。通常短暫發作。
  • 快速動眼期睡眠的改變。快速動眼期的睡眠是最深的。在此期間,通常會有快速的眼球運動。猝睡症患者可以隨時進入此階段。
  • 幻覺。如果是在入睡前出現的,稱為臨睡幻覺;如果是在醒來時出現的,則稱為臨醒幻覺。這些幻覺可以非常生動和可怕。

猝睡症患者還可能患有其他睡眠障礙,例如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睡眠間斷和不寧腿症候群(RLS)。雖然這很矛盾,但他們也可能患有失眠

猝睡症的類型和程度

根據DSM-5(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第五版)的標準,猝睡症有五種類型和程度,分別是:

  • 沒有猝倒但有食慾素缺乏症。在這種類型的猝睡症中缺乏一種激素,即食慾素或下視丘泌素。這是一種影響神經元功能的蛋白質。這種蛋白質的主要功能是控制睡眠-覺醒週期。這種類型不會引起猝倒發作。
  • 有猝倒但沒有食慾素缺乏症。在這種情況下,沒有食慾素缺乏症,但有猝倒。這是身體兩側肌肉突然無力。這是醫學界最不清楚的症狀,影響了5%的病例。
  • 運動失調症(ADCA)、耳聾和猝睡症。這種程度的猝睡症是DNA突變引起的。運動失調症是一種缺乏運動協調的疾病,會影響自主運動,甚至阻礙吞嚥、言語和視力等功能。這是一種遲發性疾病,隨著病情的發展,常會導致失智症。
  • 運動失調症、耳聾、猝睡症、肥胖和第二型糖尿病這是寡突膠質細胞的突變造成的,寡突膠質細胞是一類影響髓鞘形成的細胞。這種細胞是一種加快神經傳遞速度的物質,它的缺乏會影響行動能力。
  • 繼發於其他疾病。其中一類猝睡症是由另一種疾病引起的。例如,類肉瘤症或惠普爾病。這兩種疾病都會破壞產生食慾素的細胞。
猝睡症

猝睡症會影響生活的許多方面,例如工作或教育。

所有程度的猝睡症都需要醫療護理

雖然目前仍無治療猝睡症的方法。醫療僅能緩解大部分症狀,讓患者可以幾乎正常的生活。

此外,患者可以改變生活方式,例如定時小睡以緩解突然的困倦。同樣的,他們必須嚴格遵守睡眠衛生。猝睡症患者需要心理和社會支持。



  • Peraita-Adrados, R., del Río-Villegas, R., & Vela-Bueno, A. (2015). Factores ambientales en la etiología de la narcolepsia-cataplejía. Estudio de casos y controles de una serie. Rev Neurol, 60(12), 529-534.
  • Roballo Ros, F. (2016). Parálisis del sueño: desenmascarando el fantasma, exploración holística y psicológica.
  • Merino-Andreu, M., & Martinez-Bermejo, A. (2009, December). Narcolepsia con y sin cataplejia: una enfermedad rara, limitante e infradiagnosticada. In Anales de Pediatría (Vol. 71, No. 6, pp. 524-534). Elsevier Doyma.
  • Medrano-Martínez, Pablo, M. José Ramos-Platón, and Rosa Peraita-Adrados. “Alteraciones neuropsicológicas en la narcolepsia con cataplejía: una revisión.” Revista de Neurologia 66.3 (2018): 89-96.
  • Santamaría-Cano, Joan. “Actualización diagnóstica y terapéutica en narcolepsia.” Revista de Neurología 54.Supl 3 (2012): S25-30.
  • Sarrais, F., and P. de Castro Manglano. “El insomnio.” Anales del sistema sanitario de Navarra. Vol. 30. Gobierno de Navarra. Departamento de Salud, 2007.
  • Ruoff, Chad, and David Rye. “The ICSD-3 and DSM-5 guidelines for diagnosing narcolepsy: clinical relevance and practicality.” Current Medical Research and Opinion 32.10 (2016): 1611-1622.
  • Torterolo, Pablo, and Giancarlo Vanini. “Importancia de las hipocretinas en la patogenia de la narcolepsia (breve revisión).” Revista Médica del Uruguay 19.1 (2003): 27-33.
  • Pabón, R. M., et al. “Narcolepsia: actualización en etiología, manifestaciones clínicas y tratamiento.” Anales del Sistema Sanitario de Navarra. Vol. 33. No. 2. Gobierno de Navarra. Departamento de Salud, 2010.
  • Arias-Carrión, Oscar. “Sistema hipocretinérgico y narcolepsia.” Revista médica de Chile 137.9 (2009): 1209-1216.

此文本僅供資訊目的使用,並不取代與專業人士的諮詢。如有疑問,請諮詢您的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