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慟-任何人都無法準備好的內在歷程

無論身處何種環境,悲慟是腦部對於任何一種失落的正常反應。每個人對此的感知皆不同。我們都需要給自己時間度過它,不要試圖加速掠過。
悲慟-任何人都無法準備好的內在歷程

最後更新: 01 六月, 2019

悲慟是很微妙且複雜的歷程,在其間我們與對我們來說曾佔有一席之地的人道別

在這條私密的道路上,我們需要在日常中發展許多種非常個人的處理過程。

但是我們每個人要達到坦然接受的狀態所經歷的歷程,都在腦中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將所愛的人樹立成心中最珍視的寶藏。

一旦有關這個人的回憶能用比較平靜的方式深深地刻在你的腦海,你就能夠允許自己再度快樂起來。悲傷不是遺忘,而是療癒苦痛,以學習如何在他們缺席的情況下,繼續自己的人生。

今天我們要來教你一些很好的策略,幫你做到這一點。

我的悲慟,你的悲傷

蝴蝶女

有件事情是精神科學家和心理學家們表達得很清楚的:每個人面對悲慟的方式都不同,而每一種方式都該要被尊重。

有時候你可能會聽到人們流傳著錯誤的流言,“最健康的悲傷方式、舉世相同,對每個人都有效”等等;以下是幾種我們要先學會解構的錯誤的想法。

關於悲慟的流言

  • 若有人不在外表展現他們的傷痛,他們不是用“對的方式”傷心。這不是真的!悲傷與每個人的個性有關係。
  • 意思是說,那些平常就不喜歡表達、不習慣於宣洩情緒、不太跟他人溝通他們的感受和情緒的人,會用他們自己的方式悲傷。
  • 有人想要獨處去重新整理、去思考、去從這個缺口中復原,就像有的人選擇去看心理醫生般地該被尊重。
  • 另一個錯誤的流言是:時間會癒合一切的傷口。這也不是真的!時間無法獨立癒合任何傷口,它也不會引發改變、接受、融合失落。
  • 我們需要把這一個重點表達的非常清楚:這個空洞將會永遠留在你心裡;時間無法獨立治癒這個缺口。但它會幫你“不要那麼痛”,讓你可以繼續活下去。
  • 還有一個流言是:那個時刻你該覺得很痛苦,如果你不覺得痛,你就是冷酷無情。這是另一個需要被摧毀的想法。

在失去之後-不論是因為意外或是病痛-傷痛不一定會立刻出現。事實上,有些人可能需要好幾個星期才反應過來。

這並不表示你就無知無覺。

死亡比較常造成的影響是拒絕接受。你無法相信,所以你無法反應。事實會帶著痛苦慢慢地進入你的心裡。

粉紅蝴蝶

處理苦痛的技巧

讓我們再指出一次,一個人帶著悲傷所要經歷的道路是非常私密、強烈而又艱辛的。

並沒有一套放諸四海而皆準的技巧,尤其是因為每個人都用自己的方式在理解傷痛意思也就是說,必須以個人覺得最好的方式處理,只要他們覺得這是最能紓解的方式。

但是,你總是可以至少試試看下列的技巧。

控制你的思緒

當你失去某個人,你的思想並沒有反應,你只感受。接下來,思緒跟情緒、恐懼、以及焦慮糾纏在一起。

  • 你要控制你的思緒。辨識出它們,然後你才能釋放足夠的情緒。
  • 控制你的思緒意味著你不責怪自己,或是試圖找其他人為此負責。人已逝,不要緊抓著更多苦痛。

你必須接受失去的事實,該哭就哭吧。

受指引的幻想

這個技巧對許多人可能都有用。想像一個場景來協助他們完成道別可能非常有用,同時也有宣洩之效。

  • 找一個自己覺得親近且可獨自一人的地方。確認你覺得舒服自在,然後深呼吸。
  • 將腦袋放空,只專注在一件事情上:你所親愛的人-你剛失去的那個人。
  • 想像他們;想著他們平靜、安詳微笑的時刻。這時候你就可以與他們對話了。

創造與他們的內部對話,把所有你要對他們說的話講出來。提醒他們,你有多愛他們,然後讓他們-以放鬆的姿態-安詳的離去。

女孩與蒲公英

日復一日的在你的傷口上下功夫

現在你接受了這個人已經不在你身旁,你也已經精神上的與他們道別了,然後呢?

現在你留下的是他們缺席的傷口,以及因為失去所愛的人而必須重建的生活。

  • 請理解這將是日復一日的掙扎,你會需要每天都再面對一次。你需要了解,你並不孤單,有更多的人與你在一起,幫助你。
  • 不要害怕再次覺得快樂。你所親愛的人會永遠留在你的心裡,他們與你同在,而你需要為他們而笑。

把你的生活獻給他們的記憶;充滿你的日子,需要的時候就為他們哭泣,而且不要害怕再度嶄露笑容。

那個人會因為看到你的臉再度因幸福而綻放光亮而感到開心的。

 



  • MALDONADO, E. D. (2012). EL DUELO Y SU PROCESO PARA SUPERARLO. México DF: Asociación.
  • Wortman, C. B., & Boerner, K. (2007). Beyond the Myths of Coping with Loss: Prevailing Assumptions Versus Scientific Evidence.

此文本僅供資訊目的使用,並不取代與專業人士的諮詢。如有疑問,請諮詢您的專家。